用戶登錄 | ||||
|
||||
|
醫保戶籍限制放寬
過去,醫保的戶籍限制給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帶來不少困擾,隨著新規逐漸打破戶籍限制,這部分人群可以就近參保、報銷,生活便利性提高。
1月7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勞動者醫療保障權益維護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要推動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全面取消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保的戶籍限制,確保廣大勞動者基本醫療保險應參盡參。
通知要求,勞動者如果與用人單位有穩定勞動關系,應隨單位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
其他勞動者可以靈活就業人員個人身份繳費參加職工醫保,也可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在個人繳費基礎上享受財政補助,鼓勵其在就業地參加職工醫保。
同時,各地要落實持居住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放開非本地戶籍的靈活就業人員在常住地、就業地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戶籍限制。
全國醫保個人賬戶逐步實現跨省共濟
國家醫療保障局在江蘇蘇州正式啟動全國醫保個人賬戶跨省共濟,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可以跨省用于本人近親屬繳納居民醫保和報銷醫療費用。
目前,已有江蘇、河北等9個省份的31個地區(統籌區),能夠進行個人賬戶的跨省共濟。
我國職工醫保參保人設有醫保個人賬戶,繳納的保費會有一定比例劃入個人賬戶,原來只能由職工本人使用,主要用于支付就醫購藥時個人負擔的費用等。
為滿足大家的使用需求,國家積極推進醫保個人賬戶共濟政策,此次醫保個人賬戶跨省共濟的啟動,意味著共濟打破了省域的限制,將更加方便大家的使用。
不同省份醫保共濟范圍限制不同
2024年8月,國辦印發文件,將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共濟親屬的范圍由“配偶、父母、子女”擴大到“近親屬”。
這里的近親屬指的是民法典中規定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可用于支付近親屬參加居民醫保的個人繳費。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近親屬,也可以在報銷醫療費用時,使用關聯的職工醫保參保人的個人賬戶來結算。
不同地區辦理職工醫保個賬共濟的渠道和方式基本一致,參保人(一般是共濟人)可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地方專區、當地醫保部門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等“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功能模塊,實現線上辦理,或在線下醫保大廳辦理。
不過,不同省份對于共濟賬戶綁定近親屬限制要求具有差異,如:
天津:天津市醫保局公布的辦理流程中顯示,親屬類型是子女、兄弟姐妹、孫子女、外孫子女*多可授權4位。
湖南:一名職工參保人則可同一時間*多綁定10名近親屬。
山東:職工醫保參保人的個人賬戶可同時綁定多名省內參保的近親屬,但同一近親屬只能被一名職工醫保參保人綁定,已被綁定的近親屬不能作為共濟人綁定其他近親屬。
廣西:支持“雙相授權”,如配偶之間可以互相授權綁定,參保職工作為授權人可與多名近親屬同時建立授權綁定關系,使用人也可以同時綁定多名授權人。
截至目前,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寧夏、新疆等23個省份,已將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共濟范圍由“配偶、父母、子女”擴大至“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連續參保和基金零報銷可享激勵
為鼓勵居民醫保參保人員加強自我健康管理、連續參保繳費,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對連續參保繳費人員和基金零報銷人員分別設置連續參保激勵和基金零報銷激勵。
連續參保激勵,是指自2025年起,連續參加居民醫保滿4年,之后每連續參保1年,可享受連續參保激勵,每年可提高大病保險*高支付限額不低于1000元,具體標準由各省制定。
如果中斷參保,前期連續參保積累的年限自動清零,再參加居民醫保時,年限需要重新計算。前期積累的獎勵額度繼續保留。
基金零報銷激勵,是指自2025年起,參加居民醫保的群眾,如果當年沒有使用過包括門診、住院在內的所有醫療費用的醫保基金報銷,那么可以在下一年度適當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高支付限額,同樣也是每年提高不低于1000元,具體標準由各省份制定。
參保約束措施
《關于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中,還對參保約束措施進行了說明,設置了固定等待期和變動等待期“兩個等待期”。
自2025年起,除新生兒等特殊群體外,對未在居民醫保集中參保期參保或未連續參保的人員,設置參保后固定等待期3個月。其中未連續參保的,每多斷保1年,在3個月的固定等待期基礎上再增加1個月的變動等待期。
需要注意的是,連續斷繳4年及以上的,修復以后的變動等待期不少于3個月,加上原有3個月的固定等待期,則仍需至少等待6個月。待遇等待期間不能享受醫保報銷。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免責聲明:本網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本網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充分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